八大宗派
13-12-19

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,主要有八宗:1.三论宗又名法性宗2.瑜伽宗又名法相唯识宗3.天台宗4.贤首宗又名名华严宗5.禅宗6.净土宗7.律宗8.密宗又名真言宗

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八大宗之中,“唯识”近于科学:“三论”近于哲学;“华严”及“天台”近于文学;“真言”及“净土”近于没学;“禅宗”是法学的重心。太虚大师说:“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”。至于“宗律”,乃是真个佛教的基础。

1禅宗

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,汉译为静虑,是静中思虑的意思,一般叫做禅定。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,以期证悟本自心性,这叫参禅,所以名为禅宗。禅宗以大彻大悟为宗旨,以禅定为重要的修行方法。

禅的种类很多,有凡夫禅(指为凡夫所行的禅,以修五戒十善为主),小乘禅(由戒入定,由定发慧。有静坐观心法,数息法等),大乘禅(反对遵循世出离的单纯修定,提倡由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开始,进而达到禅定,获得般若智慧而成佛),祖师禅(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唯求证悟,不求知解。这种禅法因注重心心相印,祖师相承)等。

禅宗单传心印,不立文字,称为“教外别传”。

2禅宗的缘起及传承

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众皆默然,唯迦叶破颜微笑。世尊道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盘妙心 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 

付嘱摩诃迦叶。”一般而言,正法眼藏乃指禅宗所传之心印,亦泛指佛所说的无上正法。

法脉传承:佛陀迦叶阿难达摩(西天28祖,东土初祖)六祖慧能。

3禅宗的主要经典

《金刚经》全称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一卷,鸠摩罗什译。

《楞伽经》,全称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四卷,刘宋求那跋陀罗(公元394~468年)译。楞伽,山名;阿跋多罗,入义。意思是说本经是佛陀入楞伽山所说的经典。本经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授禅法所引用的经典。据唐道宣的《续高僧传可大师传》所载:初,达摩禅师以四卷《楞伽》授可曰:“我观汉地,惟有此经,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”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<达摩章>谓:“吾有《楞伽经》四卷,亦用付汝,即是如来心地要门,岭诸众生开示悟入。”

《坛经》全称《六祖法宝坛经》,禅宗六祖慧能作,是唯一由中国僧人撰述的被称作是“经”的佛教典籍。

4金刚经说什么

须菩提问佛:善男子,善女人,发阿#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应住,云何降伏其心(有什么办法,使这个心的烦恼妄想降伏得下去!)。

拿禅宗来讲,住即不住,不住即住。无所住,即是住。这个心无所谓降,不须要降。

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。若菩萨有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真正的菩萨是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相。

菩萨于法,应无所在,行于布施。不住法而行于布施,如人有目,目光明照,见种种色。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,就是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,不要有对象的观念。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础的修法。

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。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如见诸相非相。即见如来。法身就是本体,报身是所谓的现象,所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,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。

如何见到法身?就是悟道、见道。

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。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

法无定法,真正的佛法没有定法。所谓般若波罗密,即非般若波罗密,是名般若波罗密。是故如来说一切法,皆是佛法。

所谓正信的佛教,就是信一切众生皆是佛,心即是佛。

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

发阿耨多罗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。“空”是方便的说法,是个形容词,如果把空当作真正空得一无所有,那不是空见,那就叫做断灭见。

诸菩萨不受福德。真正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,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报。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。
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: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指空、有、非空非有、亦空亦有。佛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为法,有为法都不真实。但是有为法,体是无为,用是有为。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,求无为之道,是背道而驰的。有为法,本来都在无为中,所谓无为之道,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,观察清楚才能见道。

5楞伽经说什么

《楞伽经》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,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、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。其基本内容:

了四门:1.五法(名。想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)。2.三自性(妄想自性、缘起自性、成自性)。3.八识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识)。4.二种无我(法无我、人无我)。

离四门——觉自心现量,离心意意识。

到自觉圣趣——入如来地。

6坛经说什么

坛经的中心思想是“见性成佛”。性,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。即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静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”。这一思想与佛成道时觉悟的“一切众生悉有佛性”之说一脉相承。

六祖慧能指导禅者修行实践的核心方法是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木”。无念即“于诸境上心不染”,就是不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起心动念;无相为体,即“于相而离相”,以把握诸法的体性,知一切相皆是虚妄:无住为本,即“于诸法上念念不住”,无所系缚。

于修行的的次第上,一般说法认为慧能主张顿悟,其实是误解。慧能认为“不悟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是佛”,是指佛与众生的差异只是在迷悟之间,但同时强调:“法即无顿渐,迷情有迟量疾”;“迷闻经累劫,悟在刹那间”,指出:法即一种,见有迟疾“,”法无顿渐,人有利钝“,明确指出可有迷转悟有量变积累的过程,客观地分析了顿悟与渐悟的关系。

慧能反对离开时间空谈佛法,主张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。指出“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中在寺”。

禅宗缘起:灵山法会,释迦拈花,迦叶微笑。

法脉传承:佛陀迦叶阿难达摩(西天28祖,东土初祖)东土六祖慧能。

禅宗对中国佛教的贡献:人间佛教——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”。

8净土宗

是依《无量寿经》等提倡观佛、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,所以名为净土宗。

此宗的特点,简单易行,普能摄受广大群众。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,广研教乘,也不定要静坐专修,行住坐卧皆可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只要信愿具足,一心念佛,始终不怠,临命终时,就可往生极乐净土。

而之所以说是“方便净”,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,不管什么行业、身分,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,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,非净土宗莫属了。

9密宗

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,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(中观、瑜伽)与婆罗门教——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,在八世纪时由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等传入中国,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。密宗也称为“密教”、“秘密教”、“真言乘”、“金刚乘”等。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,为真实言教,这种真言奥秘,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,不得任意传习,及显现于人,因而得名。

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,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,或这是铜质的铸造,样式很多,并且要样样齐全。修持作法,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,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,所以要如法学密,经济上必须富裕,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,所以成为“密富”。

10唯识宗

法相唯识宗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故得名,也称“法相宗

或“唯识宗“。由于该宗的创始人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常住慈恩寺,窥基大师还有”慈恩大师“之称”,因此此宗又称“慈恩宗”。又由于《瑜伽师地论》为该宗的根本经典,故也有称之为“瑜伽宗”。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,义理层次比较复杂,如不耐烦就无法把它的头绪搞清楚,一进入法相唯识宗里就如堕云里雾中。所以学唯识宗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才能学得通。

11三论宗

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《中论》,《十二门论》和提婆菩萨的《百论》为主要典籍而得名。又因主张“诸法性空”也称“法性宗”。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和华严宗,又称为“空宗”。此宗自鸠摩罗什大师译出《三论》以来,研究三论者代不乏其人。到隋代,吉藏大师集大成,正式创立了“三论宗”。之所以说“嘉祥寺”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,住在嘉祥寺,故把他称为“嘉祥大师”。又因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,故三论宗又名嘉祥宗。而此宗所依据的《中论》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,所以称他为“嘉祥空”。

12华严宗

华严宗因奉《华严经》为主要经典而得名;又因其实际创始人法藏大师,被武则天赐号“贤首”,后人称法藏大师为“贤首大师”故又称“贤首宗”。该宗主要发掘“法界缘起”的旨趣,因而又有“法界宗”之名。

《华严经》起源于印度,传到中国之后,经过中国历代祖师大德的智慧的融入,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,并提出种种的观法,寓哲理于实践中。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所作的创新发明,使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;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信仰。即所谓“传统华严”。

13律宗

律宗以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。因其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《四分律》,故又称为“四分律宗”;又因创宗人道富律师常住终南山,而又名为“南山宗”或“南山律宗”。佛教的律宗是讲究修身作人的。如太虚大师云:“仰止唯佛陀,完成在人格;人成即佛成,是名真现实。”因为人格完成了才能成佛。把人做好,修身完成进一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,而证悟最高的真理。这是律宗给予人们的指示,所以成为“修身律”。

14天台宗

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创立最早的一个宗派,他渊源于南北朝,初创于隋兴盛于唐。因其实际创始人智凯大师长期住在天台山而得名“天台宗”;又由于此宗奉《法华经》为主要经典,由此也称为“法华宗”。在各宗派之中,对佛学义理,能建立严密的组织、又能系统地加以阐发的当推天台法华为第一。所以说到义理的组织方面,天台宗是最严密最有系统的。